丝路通道与宁夏古城堡

来源:薛正昌    时间:2023-05-31

  明代,由于军事防御和丝路通道的特殊地理空间,宁夏除了修筑长城防御外,在数条重要通道上还修筑了规模较大的城堡,设有驿站和递运所,包括驻军,至今遗址尚存,城堡已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灵(州)环(甘肃环县)道、清水河道上的古城堡,至今依然耸立在通道沿线。2018年8月下旬,有机会踏勘考察了这两条通道上的沿途古城堡。

  丝路通道与古城堡修筑

  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由长安经陇东、河西走廊进入新疆、中亚大陆,通往西方的陆上贸易与文化往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这两条通道所在的地理位置,正处在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交通要道上,其走向:从长安(今西安市)经咸阳县驿出发西北行,经醴泉、奉天(今乾县东),到邠州治所新平县(今邠县),沿泾水河谷北进,过长武、泾川、平凉,即入固原南境弹筝峡(三关口),过瓦亭关,北上原州(固原)。此后,再沿清水河谷,向北经石门关(须弥山沟谷)折向西北经海原县,抵黄河东岸的靖远,渡黄河即乌兰关(景泰县东)。由景泰可直抵河西武威(凉州),“这是当时东段的主要线路,是官员、使者和商旅的首选。只有当这条路线受阻时,人们才选择另一条路线”[1]。或者在甘肃泾川过泾水,由董字塬穿越宁县,在庆阳北石窟寺过蒲河,沿茹河(蒲河与茹河相汇)进入固原。

  13世纪草原蒙古兴起之后,丝绸之路再度复兴。明朝与蒙古的军事冲突持续近二百年,成化、正德、嘉靖时期,军事冲突升级,迫使明朝政府修筑长城以加强防御,设立九大军镇以御边,沿边驻守大量军队屯垦。西北地区成为重要的军事防区,设有三大军镇(宁夏镇、固原镇、甘州镇)。同时,在固原设置军事中枢机构陕西三边总督,统一调度和指挥西北军事防务。缘于这个军事背景,明代陇东地区的军事防御、道路交通和物资运输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清水河通道,二是灵(州)环(县)通道,它一头连接着关中,一头连接着边地,仍是汉唐丝绸之路的继续。“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皆贻安旅人,速传王命也。庆阳鄙处西北,密接塞圉,檄文往来,使节旬宣,殆无虚日。至于报虏情、传防御,尤急于中原者,是铺舍所系重矣”。[2]宁夏、固原二镇驻军多,随军家属多,运输任务艰巨,包括朝廷公文的送达、军事情报的速递、军事物资、商品运输等,要求在通道沿线设置驿站、递运所。宁夏境内几条重要交通道路,承担着繁重的驿递与防御任务。

  古道上的城堡

  (一)灵(州)环(县)马莲河通道

  明代花马池地处防御前沿,前往宁夏镇城沿途不设驿站,但长城沿线设有安定堡、兴武营、清水营、红山堡等军事防御城堡,直达黄河东岸横城,长城内里的军事通道东西是畅通的。康熙亲征噶尔丹前往宁夏镇城,即走长城内军事通道。嘉靖十七年(1538),都御使翟鹏上疏朝廷说:“宁夏自在城驿渡河而南,有高桥、大沙井、石沟、小盐池、萌城五驿递,南接环庆、省城,以上京师,西通固静临巩,以至甘肃。不时传报军情,转运军需器械,递送公文,供亿往来人马,差役浩繁,日不暇给。”[3]明代这是一条重要通道,即可南下省城,亦可北上或西进河西走廊,驿供十分忙碌,沿途驿站设置记载清楚,直达陕西省城。宁夏镇城设有城驿,黄河东岸灵州城设置驿站。灵州设有守御千户所,灵州城内设有高桥儿驿和高桥儿递运所。由灵州大道向南抵庆阳府,沿途分段设有多处驿站和递运所。笔者由银川出发,沿这条线路作过考察。根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结合实地考察所得,对这两条通道上的驿站与城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大沙井驿,在古灵州城南40里。城堡设大沙井驿和大沙井递运所。《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大沙井“北至灵州四十里,城周回三百步”,城堡不算太大,但影响力大。巡抚冯清还写过《沙井道中》诗:“马足凌兢一径斜,晓来天际烂云霞。石沟雨过苔生石,沙井风旋草压沙。犬马感恩期抱国,兵民萦念竟忘家。春阳谁说穷边后,陇麦青青遍吐花。”这里现在属灵武市白土岗乡辖境,可能城址早已辟为农田,当地人很少知道大沙井驿城的名字,更遑论城址。

  石沟驿古城,在大沙井驿南行60里。《嘉靖宁夏新志》记载,石沟驿“旧城周回三百步。弘治十三年,都御使王珣拓其城至二里,南门一”。城内设有驿站和递运所,呈南北向,城修建在河道的台地上,城墙东北是一条水沟,本地人名为山水沟。城东南为平地,远处是南北走向的大山,名龙脊。登上北城墙和南城墙俯视,东、南两面城墙保存完好;北、西两面损毁相对严重。城墙拐角不是方形,而是向外突出来的长方形斜角,看上去非常坚固。

  盐池城,在石沟驿东南70里处。《嘉靖宁夏新志》记载,盐池“旧城周回一里,弘治十三年,都御史王珣拓其城至二里。正德十四年,都御史王时中奏筑,增至四里许,南北门各一”。盐池城大于沿线其他城堡,当地人叫老盐池城。城墙根有政府的立碑,上署名“老盐池城”。早期城池,应该是宋代的城池遗址,明代再拓展并修筑利用。老盐池城由东西两座城池相环套,西城的东墙是东城的南墙,城池轮廓十分清晰,应该是明代所修筑。《嘉靖宁夏新志》记载,盐池驿、盐池递运所皆设在盐池城内。“在故盐州城之西北者曰‘小盐池’……宁夏小盐池,乃天生自然之利,资穷边军需之用。”可知盐池驿、盐池递运所设在老盐池城的用意。盐池老城东南10余里处,还有一座城池名惠安堡。“灵州盐课司、巡检司”设在惠安堡城。“初无城郭,今有之,名惠安堡,二司皆在于内。”《嘉靖庆阳府志》记载,灵州巡检司,在府城北500里。灵州盐课司,在府城北500里,洪武间建。[4]

  隰宁堡,盐池城南50里,“成化间巡抚、都御使徐廷章筑,城周回一里。弘治十三年(1500),都御使王珣展筑二里许,南门一”。早期修筑的隰宁堡,没有设驿站和递运所。直到嘉靖九年(1530),因盐池城至南端的萌城,“二站相距百里”,而隰宁堡正当两站之中间,“宜添设军站”,才在隰宁堡设递运所,但没有设驿站。隰宁堡空间很大,城墙的形制为不规则形,很像一个“凸”字型。城墙北、西、南部分城墙还在,甚至有些地方还相对完整,东城墙损毁所剩无几,基本上成了农家院落。

  隰宁堡南45里就是萌城,城池在沟谷的台地上。《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城周回一里五分,东门一,南门一”。萌城的战略地位似乎重要,它控扼着这条主道上的两条通道,向东南进入甘肃环县甜水堡;向西进入同心县下马关。由于台地的地貌所限,萌城为不规则形。城内设萌城驿、萌城递运所,曾设有萌城批验盐引所。现萌城城墙几乎损毁殆尽,西北两面城墙遗迹尚存,南城墙仅剩时断时续的残壁。

  (二)清水河通道

  灵武南下直达韦州,或从惠安堡前往韦州。途经下马关、预旺,西行至李旺堡,沿清水河谷地经镇戍守御千户所(今原州区七营镇)至固原。这一线设有灵州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镇戍守御千户所、甘州守御千户所,下马关房虽没有设千户所,但它处在长城防御的重要节点。明代后期,下马关房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下马关古城南城门及瓮城,为万历初年砖石包砌,可见其军事防御价值和意义。

  由清水河道南下,沿途城堡遗址都在。韦州城近年损毁严重,东城墙、南城墙还在,尤其是南城墙。明代韦州城曾是就封宁夏的庆王朱栴的王府。

  韦州城南下,就是下马关房,相距40余里。此关弘治十七年(1504)尚书秦纮修筑固原内边长城。“下马房山沟险隘,止一路通宁夏韦州。上置关门,无人居守。”嘉靖五年,尚书王宪奏准在长城边筑一小城,“周一里,欲调军守之”。嘉靖九年(1530),尚书王琼命镇守都督刘文,一是率军修筑长城,排挖壕堑;二是在“下马房关起盖城楼营房,拨军守之,悬榜于楼上曰‘重门御暴’”。万历十年(1582),下马关城增筑砖包,南城门名“重关设险”,城门洞上有五层半圆形拱门,为时任固原陕西三边总督石茂华命固原兵道右参政解学礼主持修筑。

  预旺城,下马关以南70余里处,名为平虏守御千户所,层级较高。成化十二年(1476),杨一清巡抚陕西时,由余子俊奏设,设置官吏,移民耕垦。弘治十四年(1501),尚书秦纮修筑城池及东西关,“城周二里三分,关城三里二分”,关城大于城池。登上南城墙,东关城墙轮廓清晰,而且是不规则形,东关城墙已看不出来。

  明朝正德初年,宁夏安化王朱寘鐇镇城起兵。朝廷起用赋闲在镇江家中的杨一清前往宁夏平叛。杨一清前往宁夏的行程,全部记录在他的《西征日录》中。由关中进入固原北上,所行线路即沿清水河通道:固原—镇戍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下马关—韦州—小盐池—石沟驿—大沙井—灵州。杨一清到了平虏守御千户所,他视野里的平虏城,“有城翼然。城之外有关,室庐栉比,烟火数百家,贸易交匝……隐然为固原一屏障”[5]。由预旺镇向西去李旺堡,台地上筑有城池。李旺到镇戍守御千户所城40余里,成化九年(1473)巡抚都御使马文升奏修,层级较高。由预旺到李旺,进入清水河流域。李旺沿清水河南下,即抵达镇戍守御千户所城,这是明代出固原城北上的重要通道。笔者20年前曾考察过李旺堡城,当时城堡的轮廓还在,有些地方的城墙尚好。20年后,只剩下西城墙几段遗址和西北城墙一角。

  (三)茹河通道

  早期的茹河道,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丝路茹河道的形成有其特殊的背景。根据近年考古发现和史书记载,丝路茹河道的形成背景经过三个历史时段:一是在西周时期。2009年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小河湾聚落遗址、2017年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姚河塬商周大型遗址发掘,印证着关中与茹河通道的关系。二是义渠戎国与秦国的通道关系。在地理空间上,这些早期的经历与茹河道密切关联。三是战国秦筑城的修筑,与茹河通道有着密切关系,它护佑着茹河通道。

  通道与商业

  陕西西安是西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城市,这里的商人西连陇蜀,东走齐鲁,往来交易,莫不得其所欲。西北地区的纺织技术普遍落后,运来陇东的布匹大多产自湖北,经白河或龙驹寨运抵陕西三原,再进行改装、染色,然后分东南与东北两路进入宁夏。西北地区的药材,运往陕西三原后再转贩豫、晋、鄂、苏等处销售。明代西北商贸往来的走向与运输分销的格局与网络大致形成。

  《嘉靖万历固原州志》,记载了盐引批验所在固原州城的五处盐厂(东盐厂、南盐厂、西盐厂、北盐厂、中盐厂),明代盐引批验所设立在固原州城,成为吸引商人往返云集的地方。杨一清描述过固原盐引市场的繁荣景象,是“盐商云滃,盐厂山积,固原荒凉之地,变为繁华”的繁荣景象。

  明代交通运输较前代有了明显的发展,各地商品得到了充分的流通。江南的纺织品沿运河北上,经黄河可到达西安,再到达固原、宁夏,以供应驻军与屯田大军,包括用于互市的民生日用品,布匹为大宗。明代陇东陆路主要干线有四条:第一条由西安、庆阳沿马莲河走环庆道,直达宁夏镇城,走盐池驿、石沟驿、大沙井驿一线;第二条线路自西安沿古丝绸之路直达固原镇,由固原镇前往宁夏镇,经过镇戍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下马关一线抵宁夏镇城。第三条线路,仍是古丝绸之路走向,即由固原镇城北出,经黑水苑、海喇都堡、西安州、干盐池、打喇池堡,或经往河西武威,或直抵兰州。第四条通道,翻越六盘山至兰州,走西(安)兰(州)公路。

  无论军事通道还是商贸通道,都彰显着明代灵环通道、清水河通道的山水制约性地理空间的多元价值,而且延续至今。

  注释

  [1]张德芳:《西北汉简一百年》,载《光明日报》2010年6月17日。

  [2][4]《嘉靖庆阳府志》卷4,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

  [3]《嘉靖宁夏新志》卷3,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4—195页。

  [5]《杨一清集·西征日录》,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708—709页。

  (作者系宁夏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编审)

  摘自:《宁夏文史》2022年第1期  总第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