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939号
联系方式(0951-8580433(兼传))
网站标识码:6400000017 备案号:宁ICP备2021000969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52号
悠悠70载,深深文史情。今年,是宁夏文史研究馆成立70周年。70年沧桑见证家国情怀,新的征程奔涌奋斗激情,现特别推出崇文鉴史70年专辑,不定期推送专题文章,致敬为国家、为宁夏和谐繁荣发展奉献智慧、贡献力量的馆员先生们,共同展望新时代。
著名回族女画家曾杏绯先生,从事笔墨丹青70余年,作画千余幅,以工笔没骨花卉见长,尤以擅长牡丹而驰名区内外。现任宁夏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宁夏书画院名誉院长。1985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聘任曾杏绯先生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
一
曾杏绯,原名曾瑜,1911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常州。她幼年丧母,5岁便由祖母抚养,7岁就读于家乡的私塾,两年后进入常州县立女子师范附小读书,后升师范学习,1928年毕业。杏绯先生自幼热爱大自然,非常喜爱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花卉,经常细心观察,有时竟达到痴迷的程度,使她幼小的心灵对绘画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她在读师范二年级时,因病休学。她的老师谭蕴华鼓励她学画,她便终日以花木为伴,栽花种树,看花画花。一年后她的身体大有好转。那时常州女子学画形成一种风气,有许多绘画老师,专收一些好画的学生。其祖父看她如此爱花喜画,于1929年下半年送她到常州著名画师徐风林先生处学画,因徐先生特长人物画,后来她又转拜著名的没骨花卉恽南田画派画家蒋志明为师,学画三年。
杏绯先生勤奋钻研,凭借刻苦和悟性,习画进步很快。先师临摹,后师写生。因为她一向喜爱栽养各种花草,以此作为创作素材。她常常伫立花前,凝神注视,一有所得,即伏案挥笔作画,反复揣摩,精心描绘,经常废寝忘食。由于名师的教诲,加上自己好学不倦,杏绯先生19岁时,就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画得一手出色的没骨花卉,颇得故乡人们的赞扬。当时,她父亲在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当科员,熟人非常多,经常向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杏绯先生索画,其祖母为此向她的父亲提出抗议,后来大家商议,决定登报声明收取润笔费,藉以推却。当时,无论干啥事,都得有声望的人介绍,因此她父亲叫她精心创作了6幅画,送给邵元冲、邵力子、叶楚伦、马福祥等社会名流,请他们签名、介绍,润格一出,果然制止了好多无偿索画的人。没想到一月后,时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的马福祥托杏绯先生父亲的上司,邀请她到南京给他夫人马书城当绘画家庭教师。从未脱离祖母家庭的她,不愿前去马家当家庭教师,她父亲怕得罪上司,经再三劝说,杏绯先生无奈于1930年冬跟随父亲到南京马宅任家庭教师,终日和马福祥的夫人马书城在一起研究绘事。一年后,她与马书城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马书城托人向她父亲提出婚事,替她弟弟马季康作媒,经父亲同意,1932年春天,曾杏绯在南京与马季康先生结婚。
季康先生虽博学多才,却没有固定的职业,为谋生计,经常奔波在外,无力照顾家庭。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躲避日军飞机轰炸,曾杏绯携家带口,离开南京回到常州家乡。后又从常州迁居重庆,在东北军著名将领于学忠宅任家庭教师,教他女儿绘画。1939年3月,日军飞机轰炸川境,她的家被炸毁,一家老幼10余口人,顿时陷于绝境,幸赖亲友之助,她和季康先生及婆母逃往隆昌,继而迁居绵阳、平凉等地。虽然在旧中国社会动荡,生活困苦,她不得不颠沛流离,辗转迁徙,但她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从未放弃。
1945年,杏绯先生被平凉女子师范学校聘为美术教员,曾有幸结识我国杰出的国画艺术大师、著名的"长安画派"奠基人赵望云先生。赵先生看了她的画后,极为称赞,鼓励杏绯先生办个人画展,并热情地表示他可以给予帮助。然而,在旧中国她根本无法实现施展艺术才华的理想。马书城得知杏绯先生的艰难情况后,带信要她带孩子到宁夏居住。
1947年1月,杏绯先生带着孩子从平凉到宁夏银川定居,在马书城办的宁夏托儿所附设的妇女识字班当文化教员,后任托儿所所长,为宁夏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工作。
二
1949年宁夏解放前夕,杏绯先生的丈夫马季康作为兰州赴宁夏和谈代表,冒着生命危险,为宁夏的和平解放做牵线搭桥工作。9月26日,解放军十九兵团进行了雄壮的银川入城式,杏绯先生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和银川各界人民群众一齐走上街头,举着红旗欢迎解放军进城,庆贺塞上名城银川获得解放。
1950年冬天,杏绯先生参加宁夏省妇女代表大会,遂被推选出席西北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1951年杏绯先生被选送参加宁夏省教育厅举办的教师学习班。学习结束后,分配到省妇联工作。在妇联工作期间,无论什么工作她都是积极热忱,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她当过文书兼收发,做过财务工作……。1952年10月,经宁夏省妇联主任海涛介绍她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1955年,她从银川专区妇联调专区科协任《科普报》美术编辑工作。
1962年,组织上派送她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一年。她通过学习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坚定了跟着共产党的信念。她深刻认识到"革命非有无产阶级领导才能胜利成功,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革命道理。她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满腔热情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经过不懈的努力,杏绯先生于1981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矢志把自己的艺术才华奉献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曾杏绯先生悉心探索艺术真谛。在工作之余,她一直坚持绘画创作。通过刻苦钻研,勤奋实践,她创造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成为宁夏艺术领域的第一批拓荒者,是我区画坛上第一个参加全国美术展览的画家。1953年她的没骨花卉《紫薇凌雪》参加全国第三届美术展览,1955年的《牡丹》、1956年的《芍药花》等作品又相继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她的作品引起美术界的瞩目。1960年在第三次全国文代会上,杏绯先生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杏绯先生作为有艺术特长的回族妇女人才,调入自治区文联,负责美术组工作。每次举办美术学习班,她总是亲临现场,悉心辅导,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她团结美术组的其他同志一道积极组织美术工作者开展各种活动,使宁夏的美术事业逐步发展起来。1980年5月,宁夏文联美术组正式更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宁夏分会",在第一届宁夏美术家代表大会上,杏绯先生当选为主席。此后,她为繁荣和发展我区美术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勤奋地工作。
三
曾杏绯先生刻苦不懈,潜心于绘画艺术,70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在美术事业的园地里默默耕耘。她的没骨花卉,在当代中国画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她的作品自1953年起多次参加全区和全国的美术展览,并被选送到香港、日本、法国、西德、阿联酋、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展览,被各种报刊选用,作品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美术全集·现代卷》、《中国女画家作品选》、《中国当代女美术家作品选》……等等大型画册。还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及各地博物馆、文史馆收藏,并出版过一些单幅画。1984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曾杏绯花卉作品选》,收入作品56幅,时任自治区政府主席黑伯理作序《丹心不知老》。我区著名画家许家麟、宗锡(张劲)先生撰写《心香迎来百花香》文章评述道:“她的没骨工笔花卉,构图严谨、处理细致、设色鲜丽,用传统的晕染法,将花叶分深浅浓淡染出,在水色未干时,点花蕊,勾叶筋,使之结合自然,浑然一体,给人以工细而不刻板,明净而不单调的感觉,整体效果是既简洁明快而又富丽堂皇。她的牡丹,着色细腻,用色单纯,颜色透明,层次分明,花瓣圆润而又鲜亮,花头饱满而又细嫩。再衬上俯仰反侧、明暗变化丰富的墨绿色老叶和带橘红色的嫩叶,勾上刚劲有力的叶脉,点上珍珠般的又圆又亮的花蕊,真是活灵活现,雍容大方。她的后期绘画喜作写意花卉。因为传统功力深厚,绘画技巧娴熟,落笔讲究法度,所以所作花卉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呈现出生动活泼、富有神韵的情态。”
1985年10月,杏绯先生在银川市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共展出作品100幅。1986年秋,在宁夏文史馆的组织下,她与著名书法家胡公石一道应邀赴杭州和上海举办书画展,宣传了宁夏。1998年6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曾杏绯作品画集》,共收入作品68幅。时任广夏银川实业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川先生作序写道:"翻开画册,那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画幅,绚丽多姿,生机昂然,隽永秀美的百花竞相吐芳,阵阵清香扑鼻而来,真是沁人心扉。画面构图的严谨,娴熟的技法,浓淡相宜,透出那自然而儒雅的风格,充分体现出画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的再创造,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精神上的陶冶。这也正是画家笔下无言的追求和崇高的境界。"其作品在宁夏历届美术作品评奖中均获一等奖。1986年12月,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曾杏绯先生"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198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1991年第一批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曾杏绯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二、三、四届理事。她曾任宁夏美术家协会主席,系自治区政协第三、四届常委、第五届委员。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她的花卉作品《萱草紫藤》被收入华夏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女美术家作品选》,并称誉她为"国宝级艺术家",其艺术传略收入国内各种艺术名人辞典和日本出版的《中国当代美术家名鉴》。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宁夏年鉴》创刊号(2001)也收入了她的艺术传略。杏绯先生的工笔画《明花映月》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第四卷,于2001年9月入选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展》和《百年中国画集》、《百年中国画展纪念册》,是宁夏唯一入选参展作品。2001年10月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民族百花》奖第五届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组委会为表彰曾杏绯先生在发展民族美术事业中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特授予她"民族杰出美术家"称号。
杏绯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政治上不断进步,艺术上精益求精。她勤勤恳恳,不知疲倦地挥毫作画,竭心尽力为人民贡献艺术才华。
她在年逾古稀之时,不顾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如1983年,她的《牡丹》、《山茶》两幅作品被选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女画家作品选》,其中《山茶》做了选集的封面。此外,为庆祝自治区成立20周年作了《欣欣向荣》,为党的60周年诞辰作了《青春常驻灿若绯云》等。她常说:"画家的责任就是美化人民的生活","是党使我得到了艺术上的新生,只要我活着,就要一丝不苟地画下去,为祖国、为未来描绘更新更美的花朵。"杏绯先生晚年的作品,追求秀、静、雅,不仅数量多,而且意境高深,在艺术造诣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1987年,时任自治区文联名誉主席石天先生在《宁夏日报》上撰文《春风如画,画如春风》称赞道:"她笔下功力,诸如着笔细腻而色泽明快的牡丹,丰姿多彩而亭亭玉立的荷花和玉兰,迎风斗雪而孤傲苍劲的腊梅与青松,栩栩如生而摇尾展翅的金鱼和蝴蝶等等不一而足,无不使人观之神迷,赏之心醉。这说明了她的绘画艺术造诣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笔墨出于手而实根于心。杏绯先生信奉"首先要有人品,才有好的画品。"从她的画作中我们感受到恬静、优美、欣欣向荣、富有神韵的美感,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也从生活中感受到她那为人谦虚,朴实,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
四
曾杏绯先生为人诚恳热情,处事平和敦厚,人品、画艺素为人们赞誉,是一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她非常重视自身的修养,首先是道德情操的深厚涵养。杏绯先生虽不善言辞,但感情非常丰富,她对组织、对同志历来真诚相待,不说假话,始终以老老实实做人自律。她对自己的子女要求非常严格,经常教育子女说:"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的贡献,而不是索取。"由于杏绯先生的言传身教,她的儿女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事业有成。大儿子马以惇是原自治区科协主席;大女儿马以恪是银川市中医院高级化验师;二女儿马以应是自治区物资储备局助理巡视员,业余也画花卉作品,曾参加过自治区的画展;小儿子马建军是自治区美协副主席,同时还是个书法家;小女儿马以慰是自治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她的孙子马骅、孙女马丽茵也学绘画,可谓后继有人。她与丈夫马季康先生情深意笃。她的作品经常是季康先生题字配诗。季康先生在世时为她设计了许多画稿,拟好题诗,鼓励她多创作……。杏绯先生把对祖国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和全部的生命力都倾注于画笔上。她经常以陈毅元帅"要知松高洁,等到雪化时"的诗句为题材作画,这实际上就是她勤奋治学、冰清玉洁人格的写照。
曾杏绯先生不仅一直保持谦和质朴、热情善良的做人美德,还有着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遗余力的扶掖画坛新秀,爱心助残。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赵宁安,在他学画的早期,杏绯先生就给予过极大的关怀和支持。1985年,内蒙古青年马丽霞酷爱绘画,报考了宁夏书画函授大学,而她在银川举目无亲,吃住成了大问题。杏绯先生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把她领回家,像待自己的儿孙一样待她,教授她绘画。如此三年,小马函大毕业后,现在她的家乡一所中学任美术教师。在20世纪80年代,她家的附近有个残疾青年侯小平,因为身残对生活几乎失去信心,杏绯先生得知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就去看他,给以百般慰藉和鼓励,并热心教他绘画。使侯小平增加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绘画进步很快,后来他的作品还参加了自治区的美术展览。如今侯小平在一家公司做广告设计工作,而且有一个幸福的家。侯小平说:"曾老就像我的亲奶奶一样,这份恩情,我永世难忘!"
1998年1月10日,广夏公司、宁夏日报社、宁夏电视台联合举办书画义卖活动,杏绯先生毅然为这次义卖活动捐出三幅最新创作的牡丹图,收入上缴自治区人民政府用于扶贫济困。
2001年4月29日,杏绯先生回常州家乡举办画展。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她特意捐献10幅精品力作,赠常州刘海栗美术馆收藏。这些举措,表现了一位老艺术家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曾杏绯先生在绘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和人民给了她很高的荣誉。2000年3月22日,杏绯先生90寿诞,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政府主席马启智,党委副书记任启兴,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正伟,政府副主席刘仲等领导以及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政府办公厅、自治区文史馆、文联、美协、书协、书画院负责人前往杏绯先生家中看望,祝她生日快乐,健康长寿。自治区领导的看望,使曾杏绯先生深受鼓舞,她表示:在有生之年,决不放下画笔,要尽最大努力为宁夏美术事业的发展再做新贡献。
曾杏绯先生是我区有突出贡献的高级知识分子,为繁荣和发展宁夏的美术事业奉献了大量心血,成绩卓著,令人敬佩。已故自治区文联名誉主席石天先生曾赋诗赞誉道:"老骥伏枥志千里,一生丹青暖人心。红烛春蚕是本性,画卷春色光照人。"
(本文选自于2002年《宁夏文史》第18辑)